科研工作

科研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工作 > 正文

《儒学、儒商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课题组征文启示

发布日期:2023-11-29    作者:     来源:太阳成集团tyc7111cc     点击:

《儒学、儒商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课题组征文启示

征文启示

为深入贯彻落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由上海工商界爱国建设特种基金会委托,太阳成集团承托,聚焦阐发新时代背景下儒学、儒商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耦合发展的机理与协同机制构建的《儒学、儒商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课题组现面向校内外学者、企业家代表征集论文。论文完成征集后,课题组将组织专家学者对其进行评审,并择优投送文章到《孔子研究》,使之得以为更多大众所观阅。

征文具体要求如下:

参考选题

从“儒与商、古与今、宏与微、鲁与沪”四个层面,围绕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五个方面展开广泛研究结合,探寻儒学、儒商精神传统文化内核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发挥儒学、儒学精神的实际效能,沟通鲁沪两地发展等方面的价值。(详见附件1)

征集时间

2023年11月22日—2024年7月30日

征文要求

1.征文接受中文或英文两种语言,中文篇幅以8000-12000字为宜,英文篇幅以5000-8000字为宜,须有300字左右的摘要和3-5个关键词,注释使用脚注,具体格式请参考附件。

2.论文必须是作者原创的学术成果,未曾在报刊或互联网等平台公开发表。如存在违背学术道德的行为,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参评资格。

投稿方式

投稿论文需在规定时间内以word 版和pdf版两种文件格式,作为附件发送至征文邮箱。邮件标题以“姓名+儒学、儒商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征文”命名,论文标题以“单位+姓名+论文名称”命名,来稿需在文尾写明作者的个人简介、通信地址、邮政编码、电子邮箱和联系电话等信息。论文格式请参考附件2要求。

联系人:刘敬龙

联系电话:13954727890

征文邮箱:rxrszw@163.com

附件1:选题指南

 一、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1.儒家思想与儒家精神在人口再生方面的价值体现与时代发展的研究

  2.儒家思想与儒家精神在人口结构方面的价值体现与时代发展的研究

  3.儒家思想与儒家精神在人口质量方面的价值体现与时代发展的研究

  4.儒家思想与儒家精神在人口数量方面的价值体现与时代发展的研究

  5.高等教育改革创新与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6.“两个结合”与教育强国建设的先导和支撑

  7.儒学、儒商精神与人口素质

  8.儒家思想与教育家精神

  9.儒家思想与现代婚恋观

  10.儒家思想与医疗改革

 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1.儒家思想(儒商精神)与中国特色宏观调控

  2.儒家思想(儒商精神)视角下的精准扶贫

  3.儒家思想(儒商精神)视角下的城乡发展差距难题及其破解

  4.儒家思想(儒商精神)视角下的收入分配思想

  5.儒家思想(儒商精神)视角下的社会公平思想演变

  6.儒家义利观与企业家精神

  7.儒家义利观财富管理

  8.儒家思想与现营商环境

  9.儒商精神传承与创新转化

  10.儒家财富观与反腐败

 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1.儒家思想(儒商精神)与和谐人际关系建设

  2.儒家思想(儒商精神)与民主法制建设

  3.儒家思想(儒商精神)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4.儒家思想(儒商精神)与现代城市文明建设

  5.儒家思想(儒商精神)、技术进步与精神文明关系

  6.儒家思想(儒商精神)与创新型国家建设

 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

  2.儒学生态哲学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3.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

  4.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建构

  5.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向度全面解读

  6.儒家思想与黄河文化

 五、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1.儒家思想(儒商精神)与中美关系

  2.儒家思想(儒商精神)与东亚经济

  3.儒家思想(儒商精神)与一带一路

  4.儒家思想(儒商精神)与中国外交政策演变

  5.儒家思想(儒商精神)与中国外交文化的关系

  6.儒家思想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附件2:论文格式

一、正文须附摘要、关键词和作者简介

来稿全文:以8000-12000字为宜。

摘要:以200-300字为宜。

关键词:3-5个。

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籍贯、工作单位、研究方向、地址(所在城市)、邮编。

另,来稿同时请附详细通信地址和手机号、Email联系方式。

二、注释采用两种方式:

(一)夹注:适用范围为传世先秦经典及常见诸子书等,夹注文字用楷体,如:(《尚书·泰誓》)(《论语·学而》)(《孟子·梁惠王上》)。

注意:辑佚类、出土古文献须用脚注。

(二)脚注:适用范围为传世秦汉以后古文献、出土古文献、近现代学人研究成果以及说明性注释等。格式如下:

1. 传世文献类:

①《史记》卷47《孔子世家》,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1905页。

②(明)王畿:《半山会语》,《王龙溪先生全集》卷2,清道光二年重刻本。

③(清)姚际恒:《古今伪书考》卷3,光绪三年苏州文学山房活字本,第9页a。

2. 出土文献类:

①《太一生水》,荆门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第125-126页。

3. 著作类:

①崔大华:《儒学引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28页。

②[美]列文森:《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郑大华、任菁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56页。

注意:

①征引同一文献,第一次做脚注,上述各项要素须齐全,第二次则予以简化,只注明作者、书名、页数即可。

②清以前中国学者以小括号()注明朝代,外国学者以正括号[]注明国籍。

③书名含有作者姓名者,可省略作者,如:《陆九渊集》《戴震全书》,只注明书名即可。书名含有作者的字、号或谥号者,仍须注明作者,如:(明)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明)王夫之:《船山遗书》、(清)孙奇逢:《夏峰先生集》等。

④引用古文献若涉及传、笺、注、疏层面,需根据引用版本全面列出相关撰者信息,如:(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周)左丘明传,(晋)杜预集解,(唐)孔颖达疏:《春秋左传正义》等。

⑤凡正史即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等,不须注明作者。

⑥同一著作有多种注释本者,引用其中一种,注明方式宜先注明作者书名,再注明注释者,如:(魏)王弼:《周易注校释》,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

4. 论文类:

①洪修平:《论儒学的人文精神及其现代意义》,《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第64-72页。

②刘梦溪:《王国维与中国现代学术的奠立》,刘梦溪:《学术与传统》上卷,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7年,第37-71页。

三、注意标点符号使用规范(最新版),以及数字规范用法

(一)连续引用几本书,书名号之间不加标点。

(二)连续使用几个双引号,双引号之间不加标点。

(三)凡使用公元纪年法,用阿拉伯数字纪年;使用中国传统纪年法,用中文数字纪年。两种纪年法混用者则阿拉伯数字与中文数字兼用,如:鲁昭公十七年(前525)。